近年来,敦煌种业董事会、经营层从实际出发,以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为核心,坚持实施“东进西出”战略,占领优势资源,开辟营销网络,加强自主开发,有效提高了公司产业化经营水平。
1、健全机制建基地,稳步扩大产业化规模。巩固和发展基地,是公司推进产业化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坚持“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公司根据不同作物种子生产的生态需要确定目标村,以村为单位根据不同品种、组合的要求,每年与村民委员会签订产销合同千余份;各村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和生产面积分户签订产销合同,每年签订量达10万余份,农户、基地、乡村按合同生产,公司按合同收购销售,把各方关系纳入产业化利益共同体中。公司为基地农户保证提供各类技术和物资服务,保证农户的每亩收入不低于1300元;农户保证制种面积产量符合要求,种子质量符合标准,以此为基本条款约束合同各方的经营行为。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和建设,公司已建成5大专业基地,其中以肃州区、金塔县为中心区的瓜菜制种基地面积发展到2万亩;以酒泉、张掖为中心区的玉米制种基地发展到20万亩;以安西、金塔、敦煌为主的棉种及棉花基地发展到40万亩,占本地棉花总面积的40%以上;以河南新乡为中心的强筋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36万亩;以武汉为中心的水稻油菜制种基地发展到2万亩。专业化基地的建立与巩固,促使敦煌种业制种基地稳步发展。
2、优质服务联农户,提升龙头企业带动力。为了保证基地农户的利益和公司利益,公司不断总结完善了为农民提供的产前、前中、产后的系列化、全程化优质服务。公司组织本企业技术人员管理制种生产,常年吃住在村,指导到地块,承包对基地的产前订单落实、合同签订、亲本提供、农膜、化肥供应,产中技术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检查,产后产品收购、销售和资金结算;基地村与公司技术人员配合,负责承包对基地的管理、协调、面积落实,负责督促农户承包制种生产过程中的田间作业管理、收获和向公司交种等。在产前投入问题上,公司每年拿出资金,向农户垫付提供亲本款、化肥、农药、农膜款,代付水费等,亩均达200元以上,解决了农户由于资金短缺造成的投入不足问题。在棉花产销方面,公司通过棉花协会、二次结算方式把农民利益与企业联在一起,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公司通过以上措施为农户提供服务,带动种子、棉花两大产业80万亩,联结农户10余万户,仅去年敦煌种业向农户支付的种子、棉花款就达10多亿元,户均达1万元。
3、增加投入抓开发,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把研发作为提升产业化经营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利润增长点的突破口来抓。公司成立了新品种开发中心,并在主要各分公司组织了一批技术小组、研发骨干,开展了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瓜类、蔬菜、牧草、花卉等作物品种研发,研发出敦玉2号、敦玉518等一批新品种。同时,充分利用内地科研院所人才、成果方面的优势,采取委托育种、合作育种、联合开发、整体吸纳、买断产权品种、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大了新品种创新力度,与国内多家种子科研机构、院校达成合资合作协议,首次在神舟4号飞船上搭载种子试验,成为国内第一家以企业从事航天育种的单位。经过不断努力,目前敦煌种业已拥有玉米品种20个,强筋小麦品种4个,水稻品种4个,油菜品种2个,购买专利技术2项。
4、深化改革抓重组,做大做强产业龙头。1998年,原酒泉地委、行署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本区具有较强优势的制种和棉花产业做强做大,以划拨方式把与制种产业相关的地区和五个县市种子公司整合,组建了酒泉地区现代农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又以现代公司牵头,联合金塔、安西、敦煌三家供销社,把与棉花产业相关的各家棉花公司以入股方式整体投入,组建了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使敦煌种业在起步之初就具备农业产业开发能力,又把原地区农科所也作为股东,把部分科研设施和科研用地评估做为股本投入到了敦煌种业。在敦煌种业组建中,通过整合酒泉境内的种子、棉花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把全市两大产业以企业和股本为纽带做到了各种资源优势的有效结合。公司设立后,按照人、财、物“三集中”,机构、资产、人员、财务、业务“五统一”的总要求,先后进行了所有进入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人员、组织关系等方面的全面移交、整合、手续变更和规范运行等一系列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公司总股本已达18596.64万股,共有员工1355人。通过重组改革,敦煌种业集合了小龙头,形成了大龙头,成为集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和优势资源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企业,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
5、扩张兼并抓合作,拓宽产业化经营领域。围绕主营产业发展和健全营销网络,公司采取资本运营手段,先后与国内一批企业、单位、研究院所达成协议,分别就占领资源市场、开发新产品、健全营销网络开展了一系列成功的兼并扩张业务。公司先后与河南新乡农科院、定西旱农中心、河北金田种业等单位和个人合资合作成立了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河北敦煌种业有限公司、武汉敦煌种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控股子公司,吸纳了对方的科研骨干、技术成果,开展了以小麦、玉米、水稻等新品种为重点的业务,取得了良好业绩。2005年7月,公司与美国先锋海外公司正式签署了合资意向书,出资800万美元,组建先锋敦煌种业(甘肃)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将达到2000万美元。目前公司已获得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工商注册即将完成,可望在年内投入经营。所有这些,都为公司不断拓展农业产业化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创造了条件。
6、完善治理抓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指导水平。公司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化经营要求的“三会一层”治理结构,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现有发起人股东5个,社会公众股东3.3万个,董事12人、监事7人、总经理等经营层高管人员7人。公司在管理方面实行总分公司管理体制,按照“一级法人,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统一核算,自负盈亏”模式,对各分支机构的人、财、物和经营业务实行统一管理和授权经营。公司依照法定程序修订和颁行了涉及公司重大决策、行权程序、授权经营、经营监督、行政、财务、证券、人事、经营业务、投资项目等方面的60多项规章制度,“三会一层”均按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议事规则和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关于法人治理结构的有关具体规定,明确了各位高管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责任,董事会成立有战略策划委员会和考评与薪酬委员会,制定了完整的考评与薪酬管理制度。目前,所有制度已在公司生产经营中得到有效执行,公司整体决策严谨,行权规范,监督有效,考核严格,绩效挂钩,为公司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7、发行上市募资金,不断延伸产业链。本公司7500万A股于2003年12月29日正式发行,2004年1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共募集资金4.07亿元。所募资金主要围绕公司种子、棉花两大主导产业的未来发展,着重扩大现有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先后建成敦煌种业种子加工中心一座,占地670亩,新装成套种子加工线5条,可完成种子脱粒、烘干、精选、分级、包衣和包装的全过程生产,年新增加工能力4.5万吨、仓储能力1.5万吨,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种子加工中心。在安西、金塔分别建成2座万吨优质棉种加工项目,主要设备采用目前国内一流的168大型智能化轧花和400型打包设备,新增皮棉加工能力2万吨、棉籽加工3.2万吨、短绒2000吨,使公司皮棉质量比原有产品提高1.5个等级。同时,于近年投资建成年5万吨的棉蛋白油脂公司;年产3000吨番茄粉的果蔬制品公司;河西地区最大的塑料包装制品公司,这些项目也均已建成投产并开始见效。公司还储备了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后续项目,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拓展了新的利润空间。
截止2005年底,公司总资产130231万元,净资产56510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486万元,主营业务利润9769万元。2006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839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9227万元,净利润1426万元。2000年以来,公司累计上缴各类税金8756.4万元,年均纳税1459万元,其中所得税4981.3万元,增值税2252.9万元,其它税1522.2万元。公司目前每股净资产3.12元,每股收益0.0767元。在经营业务方面,2005年公司各类农作物繁种面积达到32万亩,比设立之初的1998年扩大6.4倍,生产经营各类种子1. 26亿公斤,比1998年的1500万公斤增长7.4倍。收购加工皮棉46万担。目前,敦煌种业玉米、棉花、瓜菜的生产经营已居甘肃省第一位,瓜菜对外制种出口占全国同类种子出口量的10%,棉花购销量占甘肃棉花总量的40%。公司于2004年被国家工商局命名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于2005年被农业部等九部委命名为优秀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甘肃省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